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润滑油混着用,出现这种情况可别哭啊!

润滑油的作用大体包括: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控制温度(冷却作用)、防腐、还有清洁作用。然而,如果对润滑油进行混合,它们的性能却可能受到影响,让你的机器在不知不觉中“亚健康”运行,严重的情况还可能损伤机器。以下为润滑油不相容的几个“症状”:

  油膜强度受影响:磨损增加、温度升高、发热,震动或者发出响声。

  破乳能力降低:润滑油原本有良好的破乳能力——接触到水也能迅速和水分离,但是混合后润滑油的破乳能力不行了,出现润滑油乳化现象。

  颜色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的颜色和透明度随着使用发生变化很正常。但是润滑油还没怎么用就出现了颜色变化,透明度降低,润滑油变暗的现象,应该考虑是否引入了不相容的润滑油。

  出现气泡问题:润滑油不相容可能导致的症状之一就是润滑油“处理”空气的能力下降:表现为,抗泡性降低,油里的空气排不出来,泡沫增加。

  出现难溶物:絮状物、添加剂的析出、漆膜、油泥、沉淀物、油面下降后在视镜或者油池等地方留下污垢层、滤油器提前发生堵塞,这些都可能是润滑油不相容的副产物。

  润滑油提前氧化:油氧化的症状有很多,包括酸值突增,黏度突然发生变化,同时伴有油泥、闻起来有酸腐味。

  颗粒物突然增加:不明原因的颗粒物——有可能是添加剂的沉淀,或者是添加剂、基础油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物。

  相位分离:通过视镜观察或者油品采样分析可发现油品液相分离,色度、稠度、和折射率发生异常。

  产生胶状物:某些润滑油在混合之后会产生胶状物,附着在过滤器、油箱还有视镜上。造成的结果是机器“吃”不到足够的润滑油,甚至油压降低。

  泄漏:如果系统多处发生漏油,也可能是润滑油发生了交叉污染所致。润滑油之间发生了不相容,引起润滑油黏度、润滑油的表面张力发生变化。

  油的质地不均匀:正常情况下,润滑油应该质地均匀,如果出现分层、沉淀、质地不均匀的现象,应当考虑是否混入了不相容的润滑油。

      对于润滑油的介绍,其实已经说过很多了。对于润滑油的功能、用法之类的相信广大亲们已经都了熟于心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市面上销售的一桶桶的润滑油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跟大家就好好聊聊润滑油的诞生~~~

 

  首先,从基础油开始说起。因为基础油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都知道,润滑油分为矿物型与合成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润滑油也有这不同的出身~

 

  矿物型基础油是由原油提炼而成,然后经过复杂的工序 、蒸馏、脱蜡、加氢等操作生成我们可用的矿物型基础油。合成油则是通过从煤炭或天然气中提炼碳元素人工合成而来。合成油比起矿物油拥有使用寿命更长,粘度更加稳定的特点,也是现在高端机油制造的主要原料。基础油会通过一辆辆的油罐车运输到润滑油厂家。

 

  说完基础油,就不得不说我们润滑油另一重要成分,添加剂。单纯的基础油是无法满足现今严苛的润滑油要求的,所以需要各种各样的添加剂的加入。现在高端的添加剂制造技术还是被国外技术垄断的,这一点我们还需努力。值得提的一点是,添加剂通常是黑色的,很多车友说润滑油颜色越清淡越好!其实不然,颜色过淡的油品通常也意味着加剂量不足。

 

  基础油与添加剂会在这种超级大桶中调和,至于添加剂比例是多少?这可就是各家的机密喽~~

 

  在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5W-30的机油与5W-40的机油是怎么区分调和的呢?

 

  机油的标号有两种,一种是质量等级就是我们常说的SNSM,一种是粘度等级如5W30、5W40等。如果要调合出高质量等级的产品,就必须使用高等级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当然基础油本身就是有粘度区别的,如0W-30级别的机油就需要组分较轻、粘度较小的基础油调合,如果是10W-50的产品便需要粘度较大的基础油调合。当然通常一个产品会使用多种不同粘度的基础油融合用来达到设计粘度。

 

  就这样,机油调和出来了,之后能灌装出厂了吗?还不行,我们需要对调和后的机油进行一些列的数据检测。调合好的产品是需要送到实验室做人工检验的,高温运动粘度、低温流动性能、倾点、闪点、粘度指数等都是必须要检验的项目。

 

  各项指标全部检测合格之后,终于可以灌装啦!

 

  自动化灌装流水线在保证精确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效率的提升。

 

  灌装好的润滑油,再由物流公司配送到全国各地销售,这就是润滑油的生产全过程。

润滑油厂家

分享到